menu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首页»新闻中心»新闻资讯

助力苏州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机器人“应用+”发展论坛在苏举办

2020-08-10 340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制造强市策略,主攻智能制造,努力将苏州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8月7日,场探讨国产机器人如何挖掘市场机遇,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器人“应用+”发展论坛在阳澄湖国际科创园举办。



  本次活动由苏州大学相城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院主办,高工机器人、高工产研承办,苏州市机器人产业协会、相城区工业互联网产业联合会协办,并得到相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的大力支持。


  艾利特、斯坦德机器人、图灵机器人、国机智能、勃肯特、埃夫特等一批华东地区机器人代表性企业相聚在苏州,共同探讨如何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叠加疫情常态化的新形势下,寻找国产机器人新一轮增长点。此次活动同时帮助区域机器人及系统集成企业更深入理解机器人赋能制造业的创新应用和深度融合,有力推动了区域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苏州大学相城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院副院长、苏州市机器人产业协会秘书长瞿卫新主持会议。表示,近年来,苏州坚持以智能制造引领产业发展,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在智能制造发展环境、诊断服务、系统集成、工业互联网应用等领域都取得了积极成效。随着《苏州市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发布,苏州制造业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苏州大学相城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院副院长瞿卫新


  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苏州大学相城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院院长、苏州市机器人产业协会会长孙立宁发表致辞,他指出在疫情环境影响下国产工业机器人正在面临严峻的市场形势,唯有抱团取暖才能与外资品牌一较高下。国产机器人产业需要紧紧团结上下游力量,打造机器人应用、集成、互联网平台,以赋能广大中小企业设计平台化、制造智能化、服务敏捷化。


苏州市机器人产业协会会长孙立宁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分析师张鑫认为,由于汽车、3C等行业出现“滑坡”现象,工业机器人市场受到较大波及,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15.31万台,同比下滑2.11%。因此,企业需要在稳住基本盘的前提下,将工业机器人应用下探至更多的新兴市场、地区,而苏州无疑是一个值得开拓的潜力市场。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分析师张鑫


  2020年,苏州固定资产投资及工业投资增速稳居全省首位,在物联模块、医药医疗、金属加工等领域正蕴藏着巨大的机器人市场需求。此外,在2020“新基建”发展年中,工业机器也将大有可为。一方面,工业机器人自身技术将在新基建大浪潮中得到革新;另一方面更多的终端需求将得到大规模释放。


  当劳动密集型的工厂向柔性自动化方向迁移趋势愈发明显的情况下,人机协作正在酝酿一个巨大的市场。艾利特销售总监吴非在《如何与集成商一起拿下协作机器人市场》主题分享中表示,协作机器人具有安全、易用、高效、灵活等显著优势,可有效解决企业在成本压力、效率提升、品质保障、柔性制造等方面的诸多生产痛点。在人机协作模式下,生产效率比“人+人”、“机器+机器”等生产方式提升80%,可在狭窄空间下完成各种高精密作业。


艾利特销售总监吴非


  艾利特希望在集成商、原厂、终端用户之间建立持续的共赢合作,利用艾利特丰富的应用经验积累、优异的产品,推动协作机器人在更多新领域实现批量落地。值得一提的是,艾利特全新CS系列协作机器人即将上市。


  斯坦德机器人行业销售总监夏峥炜表示,公司专注于激光导航AGV产品及其相关系统研发,目前公司在定位导航算法、自研操作系统、核心控制器等方面均拥有核心技术,可为客户实现其柔性化、敏捷化的厂内物流需求;践行轻资产、回报快的初期物流投入;为行业构建信息化、数据化的物流基础设施。


图片

斯坦德机器人行业销售总监夏峥炜


  目前,斯坦德Oasis系列AGV,采用自然无轨导航技术,可实现快速部署,具有拓展性强、自主充电、自我检测、自主充电、智能调度、动力稳定等显著特点公司目前已与华为、中兴、富士康、台达等业内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伙伴关系。


  图灵机器人销售总监夏岚清表示,国产机器人要突破机器人销量瓶颈,企业首先需要精选出主力单品、重点培养、率先突破、形成明显的产品定位诉求。目前,图灵已在关节工业机器人、SCARA机器人等多种机器人本体上形成了完善的产品体系。


图片

图灵机器人销售总监夏岚清


  其中,在关节工业机器人上,图灵拥有3~500KG全系列六轴关节机器人本体,焊接领域可根据客户需求选择对应的不同负载六轴工业机器人。在SCARA机器人领域,图灵涵盖了主流市场需求的负载3~10公斤机器人,3C领域的客户可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SCARA机器人。


  国机智能(苏州)有限公司智能装备事业部技术总监应烺鋆国机智能是国机集团智能装备板块的旗舰企业,公司在智能全产业链上均进行了系列布局。其中,国机智能企业广州启帆工业机器人公司2014年成立,目前已成为国内自主品牌机器人销量前三,冲压领域位居第一。


图片

国机智能(苏州)有限公司智能装备事业部技术总监应烺鋆


  为赋能更多制造业企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国机智能可为用户提供智能工厂制造运行系统开发、整体解决方案规划及部署,以及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目前国机智能已在五金工业、家电、汽车零部件等行业积累了大量成功的智能工厂改造案例。


  勃肯特研究院院长董广宇表示,在并联机器人细分赛道,国产的市场张力进一步凸显,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根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17-2019年国产并联机器人市场份额分别为55.00%、68.22%和75.32%。下一步,国产并联机器人的继续远航,仍需深耕细分领域、攻占特殊行业应用;在产品品质、服务方面双重升级,以占据市场主动权。


图片


勃肯特研究院院长董广宇


  这同样是勃肯特的市场开拓战略:针对低温海鲜、高温油炸行业勃肯特推出IP68防水防腐型机器人;针对微小元器件、零配件领域分拣推出微米级直线驱动机器人;针对PCB/FPC行业现状推出智能视觉分板机。在产品品质管控方面,勃肯特已建立24小时立体式全检质量管理模式;此外勃肯特服务体系已辐射全国,以保障极 致的响应速度。


  埃夫特华东区域销售副总监邢刚指出,2019年由于低端弧焊、冲压、机床上下料等领域需求出现较大增长;负载在20kg范围内的六轴机器人实现逆势增长。预计受益于2020年新基建投资需求带动,这一类型工业机器人将在重工业和电子行业保持稳定增长。



埃夫特华东区域销售副总监邢刚


  目前,埃夫特已在自主核心零部件、工业/协作机器人、集成应用解决方案等领域进行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可为用户提供从软件,机器人到系统集成所有制造流程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同时基于云端架构和机器学习技术,埃夫特所有的机器人系统和设备可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从而实现远程的维护和应用支持服务。


  在圆桌对话环节中,艾利特销售总监吴非、斯坦德机器人行业销售总监夏峥炜、图灵机器人销售总监夏岚清、勃肯特研究院院长董广宇、埃夫特华东区域销售副总监邢刚等演讲嘉宾围绕华东地区制造业的优劣势与产业出路、企业本地化产品和服务的独特优势等话题进行热烈探讨。


  如何在苏州这片制造热土上,实现国产机器人的落地生根问题上:


  埃夫特华东区域销售副总监邢刚表示,在机器人的制造生产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坑,埃夫特都一一踩过才一路走到今天,这其中有些经验能够分享给同行,但有些坑还需要自己跳了,才能对机器人应用认识更深,从而带来更大的进步。


  勃肯特研究院院长董广宇表示,勃肯特将在苏州建立培训中心,与系统集成实现互惠互利,共同推动并联机器人在苏州更好的落地;其次勃肯特也将把自己的自主软件开发平台开发给系统集成商,双方合力共同促进并联机器人更多的落地应用。


艾利特销售总监吴非表示,机器人厂家不管在面对系统集成商还是本体厂商时,“故事”说得再漂亮都不如产品来得实在,只有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才能推动协作机器人走向更多的应用场景。 


  图灵机器人销售总监夏岚清表示,产业上下游的通力合作非常重要,国产需要在外资的“虎口夺食”,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是基础。


  斯坦德机器人行业销售总监夏峥炜表示,斯坦德在苏州的落地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等综合优势,一方面随着3C产业的迅猛发展,SLAM激光导航正迎来广阔的应用空间;其次,依托苏州在智能制造领域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及产业集群优势,国产机器人可采取报团取暖,共同推动产业发展壮大。


延伸阅读

2020年4月,苏州正式出台了《苏州市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行动计划指出:苏州将在基础能力提升、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诊断服务引领、重点产业智能制造推进、智能制造示范应用等五大方面,建设卓有成效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智能制造苏州方案”。


行动计划在4个方面细化了目标。其中,在关键技术装备方面:到2022年末,全市规模以上装备产业总产值将达1万亿元左右,高端装备占装备产值比重保持在40%以上。新增省首台(套)重大装备60个。大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累计创建工信部工业强基项目15个。


在两化融合水平方面:到2022年末,建设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15个,标杆工厂50个。全市实现5G网络全覆盖,推动工业领域“5G+工业互联网”先试先用,培育2个以上“5G+工业互联网”融合示范区。系统集成能力方面,到2022年末,培育形成30家以上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本土化、品牌化省级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扶持3至5家服务机构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


在创新应用能级方面:到2022年末,累计建成省、市级示范智能工厂50个,示范智能车间1000个,为1500家企业提供智能化诊断服务,形成10个左右智能制造行业标准。

推荐阅读

recommended reading